论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为例_英语论文.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外语研究 > 英语专业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20-09-01
  • 论文字数:6732
  • 课题出处:(论文不求人)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中文摘要:托马斯•艾略特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诗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其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名为情歌,但实际上是一曲悲歌,是主人公内心挣扎的写照。诗歌所刻画的青年男主人公普鲁弗洛克是当代社会中普通青年的代表。他们虽然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内心敏感胆怯;他们对日益冷漠的工业化城市感到不满,却又无力挣脱。尽管内心充满愤怒和痛苦,他们最终只能懦弱的忍受现实。全诗通篇以第一人称描写,但所揭露的却是当时社会中人们普遍的心理和情绪。该诗在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上体现了明显的非个性化倾向,确立了艾略特早期的创作风格,也体现了其倡导的诗学理论。非个性化理论作为艾略特诗学理论的核心,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中有着全面的运用和体现。全诗通过刻画普鲁弗洛克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狭长的街道、肮脏的旅馆等城市意象,曲折地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彷徨和社会的腐化。诗人以意象、典故、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法,通过客观对应物统一诗歌的思想和感受,以实现非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非个性化;意象;典故;客观对应物

 

TABLE OF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

Chapter Two Impersonality Theory-3

2.1Formation of impersonality theory-3

2.2Core conceptions of impersonality-4

2.2.1Emotional escape-4

2.2.2Objective correlative-5

Chapter Three The Impersonality Reflected in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7

3.1Image-7

3.1.1Character image-7

3.1.2City image-9

3.2Allusion-10

3.2.1Biblical allusion-10

3.2.2Literary allusion-11

3.3Interior monologue-12

Chapter Four Conclusion-13

REFERENCES-15

ACKNOWLEDGEMENT-16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