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悲秋与中国文人的季节病.doc

  • 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20-01-15
  • 论文字数:11931
  • 课题出处:(暗红色)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要:“悲秋”,在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诗词曲赋方面似乎有无限话题,宋玉作为我国非常典型的悲秋文人,其悲秋的作品能够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想法。而对悲秋这一行为做进一步探究,会发现我国文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季节病”,在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后,这类“宋玉之悲”便源源不断,文人们对季节似乎异常敏感,每每把自己的际遇、身世之感、理想抱负融入自然景象,或“悲秋”或“伤春”,形成独特的“季节文学”现象。究其原因,有客观自然条件、社会制度、文化环境等,可以发现文人精神风貌的变化、文学发展进程。“悲秋”、“伤春”、“宋玉之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本课题以“宋玉悲秋”入手,对中国文人“季节病”进一步分析,探寻其原因及表现外,并重点分析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当今意义。

关键词:宋玉;悲秋;中国文人;季节病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  言1

1.宋玉悲秋与文人季节病的关系2

1.1悲秋之祖简析 2

1.2悲秋文学的发展 3

2.中国文人季节病的抒情模式5

2.1中国文人季节病的一大表现:悲秋5

2.2中国文人季节病的另一大表现:伤春7

3.中国文人季节病的成因9

3.1季节病产生的地理、交通、气候等客观条件9

3.2文官制度原因9

3.3文人自身境遇原因10

3.4文人心理原因10

4.季节病的文化精神内核11

5.季节病意识的现代意义11

5.1传统忧患意识与文人季节病意识的联系——以悲秋意识为例11

5.2季节病的现实意义——个体生命意识与独立人格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