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信息干扰范式下影响虚假记忆的个体因素研究.docx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目录论文助手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20-09-19
  • 论文字数:19890
  • 课题出处:(南宋才女)提供原创资料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支付并下载

摘要:虚假记忆(false memory)是指对未经历过事件的回忆或对曾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是人类普遍发生的记忆扭曲现象。诸多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并非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真实可靠,也绝不仅仅是对经历过事件的精确复制。因此,对虚假记忆的研究与真实记忆同样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要意义。个体间的差异如年龄、易受暗示性、认知方式、人格特质及暗示与想象等都是影响虚假记忆产生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应用误导信息干扰范式,通过三组实验设计分别考察了性别、自尊与认知方式等源于个体内部的差异对基于事件的虚假记忆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误导信息对虚假记忆的产生存在显著影响,在有误导信息干扰的条件下个体更容易产生对事件的虚假记忆。

个体间性别差异对虚假记忆的产生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性别个体受到误导信息干扰的程度不同。相同条件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误导信息干扰从而产生虚假记忆。

个体自尊水平的高低差异对虚假记忆的产生存在影响,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更易产生基于事件的虚假记忆,但这种差异与是否受到误导信息干扰无显著相关。

个体间的认知方式差异对虚假记忆的产生存在影响,场依存型认知方式个体比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个体更易产生基于事件的虚假记忆,但这种差异与是否受到误导信息干扰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虚假记忆,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影响因素,自尊,认知方式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3

1 文献综述.4

1.1核心概念界定4

1.1.1虚假记忆4

1.1.2误导信息干扰范式4

1.2虚假记忆的主要研究范式4

1.2.1基于事件的研究范式5

1.2.1.1误导信息干扰范式.5

1.2.1.2 KK 范式.5

1.2.1.3其他研究范式.6

1.2.2基于单词的研究范式6

1.2.2.1 DRM 范式6

1.2.2.2类别联想范式.7

1.2.2.3无意识知觉范式.7

1.3影响虚假记忆的个体因素7

1.3.1认知方式7

1.3.2自尊8

1.3.3性别8

1.3.4其他因素8

1.4研究意义、现状与问题提出10

1.4.1研究意义与现状10

1.4.2问题提出11

2 研究方法与结果.12

2.1目的12

2.2方法12

2.2.1被试12

2.2.2材料12

2.2.3设计13

2.2.4程序13

2.3结果14

2.3.1性别15

2.3.2自尊16

2.3.3认知方式18

2.4讨论19

2.4.1误导信息干扰条件下性别因素的影响19

2.4.2误导信息干扰条件下自尊因素的影响19

2.4.3误导信息干扰条件下认知方式因素的影响20

3 总讨论.20

3.1误导信息干扰对个体虚假记忆的影响20

3.2性别对个体虚假记忆的影响20

3.3自尊对个体虚假记忆的影响21

3.4认知方式对个体虚假记忆的影响21

3.5误导信息干扰范式与 DRM 范式的研究结果比较22

4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23

4.1研究创新23

4.2不足23

4.3展望24

结论.25

参考文献.26

致谢.29

附录.31

1 实验影像材料 B 截图31

2 关于交通事故记忆的实验问卷 C1(实验组).33

3 关于交通事故记忆的实验问卷 C2(对照组).35


支付并下载

提示:本站支持手机(IOS,Android)下载论文,如果手机下载不知道存哪或打不开,可以用电脑下载,不会重复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