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苏菜菜名[参考文献]

资料分类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11-3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与“菜名”研究相关的文献论述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中式菜名的命名方式研究。二、对外文化交流中菜名的翻译方式研究。三、菜名体现的文化内涵研究。

1.中式菜名的命名方式研究

周仁平(2005)修辞运筹、修辞造词和修辞意义来探究菜名。从菜名的语音、意义上来讲修辞运筹,而又列举了比喻、用典、夸张、比拟、借代、谐音等修辞来讲菜名的修辞造词,最后还指出菜名与民族心理、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菜名修辞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陈矞欣(2013)指出菜肴名称既是一道菜的“身份代号”,也是可供研究的颇具特色的言语现象。并且从词汇学出发,以大量中式菜肴名称为基本语料,从词性、语料性质、词汇色彩三个角度对菜肴命名进行分析研究[2]。邓志锋(2007)则以中式菜名中广泛运用的四字格菜名为例,他指出菜名是一种艺术,先是界定了四字格菜名是由前后两个韵律词构成的, 是复合韵律词,又着重论述了四字格菜名中的开口度、声调、重音、平仄、格律的特点[3]。

高瑞芬(2007)分析菜名的语法结构,将其分为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接着指出汉语菜名名称的语音形式在节奏、音节方面的规律。节奏方面与律诗的节奏类型基本一致,同时也指出菜名的音节在二到八个以内,很多菜名和谐匀称、节奏感强,使人说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还对菜名的语义模式进行了探究,将菜名的语义模式分为施事一受事、方式一主料、工具一材料、属性一受事、材料一结果、处所一客体、动作一受事。除此之外,还对菜名的修辞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式菜名中运用了比喻、借代、夸张、拟人、谐音和意象等修辞[4]。段益民(1999)着重探究菜名的比喻,他指出10%左右的菜名都用到了比喻,用比喻构成的菜名,本体喻体都十分的灵活,主要用的喻体有三种,分别是植物系列、动物系列和神异系列[5]。

陈玉梅(2011)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写意菜名进行探讨,先是分析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一个隐喻表达的最后完成需要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线性合作;另一方面运用概念隐喻以及概念整合理论对写意菜名进行了分类描写和分析,并就其特点及原因作了简要论述[6]。周贝(2011)以粤菜为例,分析粤菜菜名的命名方式,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粤菜菜名,探究出粤菜菜名中体现的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7]。

2.对外文化交流中菜名的翻译方式研究

熊欣、张健(2014)从对外传播中菜名的音译角度对中式菜名翻译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论述了菜名音译产生的原因,紧接着分析了菜名音译所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最后指出在中国菜对外传播中音译仍不能成为我们翻译菜名的方法主体[8]。翁小云(2006)分析闽菜的命名特点并且将菜肴名称分为“写实型”菜名、“写意型”菜名、“半写实半写意型”菜名、“典故型”菜名、传统地方小吃名、药膳名等6 种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命名类型的闽菜菜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法”、“直译/音译+ 注释法”等,对中式菜名对外传播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9]。

朱晓琴(2008)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看中式菜的命名及其英译,分别从经验观、凸显观、注意观与中式菜名英译关系来探究,并且指出中式菜名正确恰当的翻译建立在对菜名的正确认知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解读和翻译,有利于更加准确地翻译菜名[10]。黄海翔(1999)分别从中餐菜单英文译名的要求、中餐菜单的英译从何着手、意译、直译加解释这几个方面对中式菜名翻译方式进行了分析探究[11]。

张昆鹏(2010)从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角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条中菜英译的原则:正确理解中式菜肴的内涵;传播中式菜肴承载的源语文化;保持译文形式简洁和意义完整;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禁忌;文化对等原则;译文在目标语读者中的可接受性[12]。李思龙(2001)将中式菜名按烹饪方式分成五类,并对其英译进行分析:炸、煎、炒一类菜名英译、温煮、沸煮、蒸一类菜名英译、烩、焖一类菜名英译、烤类菜名英译、其他如“铁扒”“串烧” 等的菜名英译,这样的分类方法也为我们分析中式菜名提供了一些借鉴[13]。

3.菜名体现的文化内涵研究

张娜、王玲娟(2010)以川菜为例,除了分析了川菜菜名命名方式,还更深入地讨论了菜名背后的文化韵味,她们指出川菜背后反映了中国式的文化传统有婉转的表达方式和天人合一的和谐观,菜名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饮食文化在民间的渗透力[14]。钟安妮(2006)对国内各地的菜系与当地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做了相关考查,阐述了菜名往往能反应地域的文化特征,指出菜名能够反映出店家的愿望、顾客的心理、菜式的来源以及当地的烹调特点和生活习俗[15]。

周致欣、廉晓洁(2010)分析了中国菜肴名称的特点,并着重分析了菜名中的中国元素,指出祥瑞动植物、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传统伦理道德等中国元素都可以作用于菜肴命名之中,这些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而菜名中中国元素的运用提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底蕴[16]。陆华芳(2007)站在文化角度上,认为中华菜名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折射出政治文化的影子,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生活观念、地域特征、时代特色等。她指出中华菜名可以体现出追求和谐的民族心理、维护统一、爱国抗敌的政治文化、具象思维方式、自然朴素、雕琢绚丽等审美理想、求吉祥的生活观念及图腾崇拜、南北不同地域特征、古今不同时代特色[17]。

郑媛(2006)将典型的中华菜名以文化含义分为六种:一、寓意吉祥, 表达美好祝愿。二、意境幽深, 追求典雅含蓄。三、受儒家文化和道教思想影响。四、由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延伸出。五、因才子佳人参与幻化。六、以“医食同源”“ 食治为先”为宗旨孕育而出[18]。张旭(2011)还指出菜名的心理功能,菜名能引发人的联想,影响人的情绪,引发人的好奇心[19]。裴泽生(1996)从宾客消费角度提出了菜肴命名的原则:名符其实的原则、简明易记的原则、雅致得体的原则、新颖独创的原则、吉祥美好的原则[20]。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对中式菜名命名方式及其文化内涵研究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分析了菜名命名方式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学者对于菜名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整体的中国菜系,只有少数专门分析某一特定的菜系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而对于苏菜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可见,对于菜名研究,大部分学者还是从整体上把握,而忽视了中华菜系以下的各个分支的菜系的命名规律及其特点。因此,我们更可以在微观上,特别是从特定的某一菜系出发去探究菜名的命名方式,从而探究其背后隐藏的地域文化、地方习俗等方面的文化意义。

(二)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

菜名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不仅涉及到汉语词汇、短语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会涉及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等。这些方面都对菜名命名方式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苏菜菜名的意蕴既带着浓浓的中华传统,又携着江苏地区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研究苏菜命名方式不仅探究江苏菜式的命名方式,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还探究江苏菜名中体现的文化特点,通过对江苏美食文化的探究来让人们更加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2.实践意义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中华饮食文化十分受中外人士的青睐,中国有传统八大菜系,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其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此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探索中国美食文化体现的语言现象、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对中外交流以及弘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创新点

前人大多数都是站在中式菜名整体上研究菜名的结构、命名方式,只有极个别学者会以川菜、粤菜、杭帮菜为例,而几乎没有学者以苏菜为例。然而苏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下更是有四大分支,因此探究苏菜菜名的结构、命名方式,对深入探究江苏地域文化甚至是整个中国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