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就爱广场舞[参考文献]

资料分类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12-0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前言

跳广场舞的空间成为人们的交流平台,是一种沟通形式。广场舞不单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健身方式,同时也在过程中提供了一系列空间实践与传播信息的行为。跳广场舞的地方可以提供社交和人际关系网络并且具有某种情结的认同感,即社区。也是全新的传播空间。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群体,它要求在公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建立起新的社会交往空间[景强,《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空间初探》,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0年]。跳广场舞的空间形成得益于社会关系变化,同时也在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 

             

一、选题及创作准备

(一)选题背景

广场舞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兴社会文化,不仅仅满足了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沟通形式。,无论是在小城市还是国际大都市,公园里、广场,哪怕是一片空地,都随处可见。随着广场舞的风靡已然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报纸、电视、网络上的新闻与舆论也都应运而生。媒体通过对事件的放大和聚焦功能,让广场舞更具话题性与争议性。

智能化已经慢慢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智能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却也给中老年人群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与困扰。很多中老年人并不熟知手机、电脑等这些通讯设备,而当自己的子女将更多时间花费在这些智能化的设备时,更多的中老年人找不到人说话,没有共同话题缺少沟通,内心孤独且无助。大爷大妈们通过跳广场舞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排解忧愁与孤单,结伴而行,用这种方式来诉说他们每一个人的情绪与情怀。清晨、傍晚,人们聚集在附近的公园、生活广场跟着节奏跳起舞来。

(二)资料收集

在正式进入拍摄之前,我们在网络上了解了关于广场舞的一些资料,并且也观看了同类型的新闻专题片和纪录片,研究别人的拍摄手法及叙事思路。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广场舞是舞蹈体系中最庞大的一个系统,以参与人数多和内容多样化而遍布中国。舞蹈形式主要有:小拉、即兴舞。健身舞等。小拉是在踏歌舞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根据音乐的节奏而踏出舞步,一般分为三步、四步。健身舞多以踢脚、摆臂这些简单的动作为主。即兴舞则是广场中的人群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自行舞动起来。

以《纪录片编辑室》[电视纪录片,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1993年]——《广场舞大妈背后的孤独》为例,在观看该片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是以关注广场舞引发的人文关怀为重点,采用了两组叙事脉络,一组为独居老人,一组为家庭和睦的中年阿姨。

 

二、创作阶段

(一)拍摄方案

由于拍广场舞的时间较为有局限性,我们通常只能在清晨和傍晚去公园进行拍摄。一开始的拍摄是盲目的,看到哪里有跳广场舞的都用相机拍下来,等到回来整理素材的时候发现很多素材是碎片化且无用的。之后,我们选取了南京较为具有代表性且人群集中的公园去拍摄,如玄武湖公园、狮子山公园、汉中门、南湖公园等。这些地点的空间性质大多数是历史文化空间转变为休闲娱乐空间。虽然相对于整个南京来说这些地点是分散的,但是对于某一空间内跳广场舞的情况来看又是聚集在一起的。

在去这几个场地拍摄时,我们选取了不同人群、不同舞种。有中年阿姨们一起跳健身舞,也有中年大叔和中年阿姨一起跳小拉,他们有的身着统一服装,有的自带音响。在这其中,我们观察了跳广场舞跳的比较好,一眼就能吸引我们的几位阿姨对她们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从对他们的采访中,了解到他们跳广场舞的初衷、广场舞带给他们的影响,甚至还拍摄了其中阿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来凸显出广场舞对她的积极影响。

除了拍摄跳广场舞的镜头,我们还拍摄了一些地点的空镜头和其他休闲生活方式。有夜跑、打太极、唱歌和下棋等。通过这些不同的休闲生活方式来突出跳广场舞是更多中老年人群的选择,从而发现不同社会身份并没有造成广场舞的不和谐,而是在这种群体[马向真,《群体规范的道德效应》,《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2—14页]影响下,个体溶入于群体,产生某些需求上的趋同现象。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问题

在拍摄前期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在网路上没有找到很多同类型关于广场舞的纪录片或者是新闻专题片,可供学习和参考的成片比较少,不能直接的学习一些别人的拍摄手法和创作思路。在拍摄过程中,因为是实习期间,所以只能通过周末来拍摄,但是由于是外景拍摄,受天气因素限制,下雨天都没办法拍摄,拍摄的周期较长,之前拍摄的素材与准备拍摄的素材会不能非常好的衔接起来。同时,在拍摄过程中很多人是不愿意被拍摄的,会有意的躲避镜头,甚至是拍摄过程中即使看到了相机也熟视无睹直接从相机面前过去,挡住了整个镜头。在采访时,也是进行了很多沟通,很多人直接不理会走开。我们还去了其中一位阿姨的工作场所,由于她是销售服务性行业,所以我们的拍摄多少也干预到了她的正常工作。

(二)解决方法

虽然没有很多关于广场舞的纪录片和新闻专题片,但我们找了一些以地点为考察的中国纪录片,如《故宫》、《外滩》,分析这些纪录片或以“故宫”为对象,力图描绘出故宫的历史脉络,或把“外滩”视为背景,考察历史变迁下的社会律动,他们的共同关注点在于历史文化而非当下。而我们则以另一种关注形成的过程为重点,借由对广场舞的考察,关注于广场舞的空间内发生的一系列的传播行为。在拍摄周期较长、时间较分散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周末的清晨出门拍摄,拍摄间隙讨论晚上的拍摄计划以及选点,晚上则直接去拍摄,这样一天下来有的时候可以跑两个地方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我们会先拍一些全景和远景,等到需要拍摄近景的时候,提前跟需要拍摄的叔叔阿姨们说明拍摄目的,并且强调我们的毕业设计是不会在网络、电视上进行公开,打消他们的顾虑。如果拍摄进行中有路人闯入镜头,只能同一个场景多拍摄几次。采访之前,我们会先在周围观察一下,哪些人看起来和善,哪些人看起来健谈,有话题可聊。在去采访对象的工作场所时,事先和她沟通好,在她谈生意需要工作的时候,我们尽量在远处拍摄,不影响她的正常工作。

 

广场舞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生活,不仅能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充实精神文化,还为人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拍摄跳广场舞的人群与拍摄场地的选择,让我们更能直观的了解广场舞能提供一系列的空间实践与传播信息的行为。随着网络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广场舞成为中老年群体的精神寄托,他们凭借着对广场舞的热衷,从陌生到熟悉,从疏远到亲密,形成社区公共精神,让广场舞成为他们共同的归属与依靠。

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由历史空间发展成社会空间到如今的休闲空间的场所,这些地点是具有空间的产生代表性,是市民文化空间。在每座城市个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广场舞成为了恢复改善人的社会关系的渠道,将原来的政治集会场所这一性质通过传播信息变为公园,空间的性质产生了改变。在冰冷强大的城市中,广场舞令之沾有烟火之气并赋予人情味。我们想通过作品表现出跳广场舞是普通市民最喜闻乐见的大众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深入挖掘考察广场舞不仅为传播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而在广场舞这一空间内发生的传播行为本身就是空间实践行为,社区传播与空间实践密不可分,社会行为影响空间性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