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参考文献]

资料分类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12-0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我在此次的纪录片拍摄中担任摄像一职。这部纪录片算是我学习编导以来拍摄的最投入的、最具有难度的作品,因此在拍摄完成之后,心中仍然惴惴不安,反复回想哪里是否会有疏漏和和可完善之处。此次拍摄有以下收获可以提列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避免镜头的单一性,多尝试各种角度和画幅,可以供后期剪辑时切换景别使用。

定点拍摄时尽量不带主观色彩,以较为纯粹的第三人称视角观察,尽量符合纪录片的采访拍摄要求。

拍摄采访时,确保以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并且保留对话的同期声,使采访显得真实而又亲切。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多与拍摄对象进行接触,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使被摄对象放下对陌生人的戒备,能够展现出他们在日常生活里的真实状态。

在尽可能记录的情况下,注意避及拍摄对象的隐私。一切以不对其造成损害为前提。

尽量使用单反拍摄高画质的画面,统一使用1920*1080 25帧的画面,再配一台DV以1920*1080   50帧的画面拍摄移动镜头,保证画面的流畅和清晰度。

注意突发事件的捕捉,每个突发事件都是异常珍贵的生活瞬间。

在不同场景中拍摄时注尝试体现不同的环境氛围,以不同的画面构图和拍摄风格确定出环境的格调。如在祯彩堂和平江路等较为安静的地点时,画面整体偏暖黄色,而在城市街头时画面多数是冰冷的色彩。

在拍摄时,纪录片的体裁要求我们要务必真实,甚至为了真实性可以放弃画面的美感。但我们拍摄的对象决定了,画面一旦失去美感,整部片子瞬间就失去了光彩——不但是工艺品本身的存在意义就是美和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我们正是用它的美和优雅来与苟且的现实来对比,激发观众对它的好奇和好感的。

因为緙丝制品的珍贵,我在拍摄时真是如履薄冰,曾经和队友戏言“机器砸了就砸了,别把人家东西弄坏了”,緙丝制品的价格可见一斑。而这,又导致我在拍摄时势必畏手畏脚,对于许多展示出来的商品不敢触碰、移动,所以丢失了很多创造出精美画面的机会。

被客观条件所约束的,也只能表示可惜,但我努力从其他方面去弥补,在拍摄每一个镜头时,对于构图都要琢磨半天,一旦觉得不合格,就立刻重拍。而且几乎尝尽了可能的角度和机位,想要得到一两副拿的出手的画面,不管是站着还是趴着,或者更奇怪的姿势,无所不用其极。并且在老师和队友的指导下,寻找一些新奇的、鲜活的画面,如尝试极高或极低的角度,拍摄出一些带有冲击力的画面,使平淡无奇的画面多一分新意。

而且,感谢吉玮同学提供的器材帮助,我还尝试使用了滑轨拍摄,这样拍射出来的移动镜头不仅美丽而且画面不会抖动,用来调节影片的节奏感是十分有利的,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感谢我的导师给我提出了每条建议和督促,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更好地完成了这部作品。

同时我也尝试了延时摄影的拍摄,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要呆在三脚架旁小心翼翼的看守着几十分钟,连续多少天的等候着日落和夜幕降临,其中枯燥,知者自知。因为是初次创作,只有不到一半的延时制作成功。虽然多日的心血只有短短几秒的作品展现出来,我心中仍然充满喜悦。而且这些延时用在转场中,比一般的空镜,又多出几分美感。

而思维定势让我以为素材越多后期越好剪辑,所以前期拍摄拼命的积累素材,最后总共留存了四百多G的素材。结果没想到保存的素材太多,挑选、筛选素材的工作量加大许多,反而导致后期剪辑进展缓慢,一直到临近答辩才导出成片,再没查漏补缺的机会这真是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教训啊。

且有另外一个很大的环境局限,我们的拍摄时间是在春天,苏州市区一直处在雾霾或雨天的一种天气,导致我们的环境光很难把控,很多画面灰蒙蒙的,对比度不是很高,画面不好看。而我们由于拍摄地点的问题,不好携带灯具,导致室内光源也往往不足,只有调高ISO或光圈才得以使画面处于正常曝光的状态,又导致画质损失很多,让我们小组成员痛心不已。

在当今社会,纪录片已开始发展成为愈发重要的角色。纪录片的制作手法以及贯彻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着最真实的东西。全球各类媒体都曾或者正在通过纪录片语言来传递更真实、更强烈的人文思想。因此,纪录片是在纪实的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同时,纪录片在文化碰撞与交流上起到了桥梁作用,甚至有超越新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