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开题助手 > >

梁实秋散文[开题助手]

资料分类开题助手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梁实秋(1903-1987) 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翻译家和教育家。在上个世纪30年代,梁实秋主要以新月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身份出现在文坛。他以“浪漫的混乱”总结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成就,举起“人性论”的旗帜反对左翼的革命文学,与鲁迅的论战使其很长时间背负着恶名。1939年,他又鼓吹文学“与抗战无关”而遭到强烈批判;而后解放前夕奔赴台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大陆批判的对象。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雅舍小品系列的传入,梁实秋才逐渐走进大陆学者的研究视野。

到目前为止,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万方数据(http://www.wanfangdata.com.cn/)和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等网站搜索的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梁实秋研究已经非常繁荣,相关论著数量颇为可观,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对梁实秋生平事迹研究,主要是传记形式,如徐静波《传统的复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鲁西奇《梁实秋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刘炎生《才子梁实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等;二是对梁实秋散文创作特别是雅舍小品的研究,如王春燕《略论梁实秋散文“雅幽默”的美学特征与意义》(青岛大学学报,2005/02),卢今《别一种风范——梁实秋散文创作论》(文学评论,1994/06),秦新春《梁实秋散文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02)等;三是对梁实秋翻译作品及翻译理论的研究,如许祖华《梁实秋对莎士比亚的翻译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5/02),刘全福《鲁迅、梁实秋翻译论战焦点透析》(中国翻译,2000/03),王慧莉《翻译家梁实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05)等;四是对梁实秋文艺思想的研究,这一类的论著所占比例最大,多是对梁实秋早期文学批评理论的探讨,如高旭东《论梁实秋人性论的性质及其演变》(理论学刊,2004/12),顾金春《新人文主义者的追求——论梁实秋新月时期的文艺思想》(青海社会科学,2002/03),章佩峰《新时期梁实秋文艺思想研究述评》(黄山学院学报,2005/02)等。其中,对梁实秋早期批评思想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国内对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是在这些文学批评的研究中对于书评的研究却非常少。

另一方面,书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在中国历史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书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现代报刊杂志等便捷信息载体的出现而兴起的。到了1930年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批评理论的成熟,书评创作也进入了黄金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新月》就曾把“书报春秋”作为固定一栏用于刊登书评。在上个世纪前期,许多文学家都曾发过书评,当代的学术者对于这些书评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与研究,如伍杰先生在《中国图书评论》上发表的一系列书评研究的文章:《鲁迅与图书评论》、《梁实秋与书评》、《李长之与书评》、《李健吾与书评》、《周作人与书评》、《闻一多与书评》、《胡适与书评》等;还有谢清风的《鲁迅书评特色及其启示》(出版发行研究,2000/07)、赵都陵的《李长之书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04)等。跟目前学术界对于20世纪前期现代文学的其他方面研究相比,对于现代文学的书评研究明显不足 。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梁实秋书评的研究能够更具体深入地了解梁实秋的文学创作,了解他的文学思想和观念。同时对于1930年代书评研究的缺失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也能够充实现今的书评研究

 

梁实秋的书评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对于这些书评,我们可以参照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锦贵先生对书评的分类,将其大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推荐型书评(包括为书籍所作的序、后记),一类是理论研究型书评。

(一)一般推荐型书评

梁实秋的这类书评的对象主要是东西方小说、诗歌之类的文艺作品。通常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对书籍的介绍和评论,意在介绍推荐。

(二)理论研究型书评

此类书评所评对象体裁多样,有对文学理论专著、人物传记、书信集等的批评。与一般推荐型书评不同的是,梁实秋在这类书评中对原作不是就事论事地一般性描述和评论,而是对书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的考察和探讨争鸣,都是梁实秋自我思想的体现,意在研究与建设。

二、梁实秋书评特色

梁实秋曾批评五四文学是“浪漫的混乱”,并敏锐地发现了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不足,“现今中国的批评,一方面是在谀颂,一方面是在谩骂,但其谀颂与谩骂俱根据于读者的印象,而无公允的标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他引进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建构“理性”的文学批评,而这些书评就是致力于批评建设的实践,它们富于特色,体现了他早期文学批评的独特个性。

(一)独特的批评标准

1.人性批评标准

梁实秋在书评中经常评析作品对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的表现。

2.道德批评标准

梁实秋还经常批评书籍是否道德

(二)稳健的批评风格

1.对作品进行充分研究

梁实秋在批评一部作品时,不仅在作品内部钻研,研读作品,还在作品之外下功夫,研究作者的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从而能够由内到外地尽可能全面地理解作品。

2.“历史的透视”:文学史的视野

用文学史的眼光来考察作品或作家,而不是把眼光局于一隅,只有用开阔的眼界透视全部才能正确的估量与判断任何局部。

3.评价兼顾优点和缺点两方面

考察梁实秋的书评,很少见到他偏激地将某部作品批评的一无是处或者赞美的无与伦比,他总是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批评作品,兼顾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结语:梁实秋书评也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其书评,而是积极发掘其意义与价值,借鉴学习。

 

预计解决的难题

1.梁实秋书评存在的方式比较分散,多见于报刊、期刊、作者文集中,不便于搜集和整理。

2.对于梁实秋书评以及1930年代其他作家书评研究并不多,不便于比较参考。

3.梁实秋的书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透彻分析书评特色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