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科研方法 > >

新媒体时代会议新闻报道的理念创新[科研方法]

资料分类科研方法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5-1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媒体报道的理念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与变革。新闻选题增强相关性,新闻内容具有贴近性,会议新闻报道朝此方向不断进行理念创新。与此同时,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联合向交互型转变,从以往的单向传输不断变成双向沟通。

 

1新闻选题增强相关性

新闻媒体的任务是将新近发生的事件传达给受众,受众期望从媒体那里得到可信度高,相关性强的信息。尤其是一些重大的会议,在众多的会议信息中挖掘出与受众息息相关的新闻选题,这是增加会议新闻报道吸引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会议新闻报道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

1.1两会报道中的“相关性”

脱贫攻坚、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收入分配、环境治理、延迟退休、民法通则……这些词都是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热门选题。老百姓对于这些词并不陌生,甚至可以就一个词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会议新闻报道的选题与老百姓越来越相关,从而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以往受众对于会议新闻的看法通常是艰涩难懂,是因为以前的新闻报道只注重宣传引导,而涉及到的议题与受众相关性并不高。与此同时,以往的会议新闻注重报道数量,从而形成了报道多关注少的恶性循环。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新闻媒体在对政府相关领导以及会议的描述也开始发生转变。从会议新闻的标题来看,不再是假大空的政治话语,例如在报道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记者问相关内容时,标题多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呈现甚至使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语,比如《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等典型标题,在分类概括会议内容的同时,提升报道的吸引力与接受度。值得一提的是,对会议的报道不再是政策的堆砌,而是依据受众所关注的问题对会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1.2“相关性”源于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在 2004 年开始出现,在这十几年中,这一概念不断丰满不断立体,从一个简单的概念演变为内化于政府各项工作的理念。“简政放权”、“三证合一”、“营改增”等一系列政府职能的转变都体现着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变化。

经济上,政府从主导转变为引导,让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发挥其自我调节作用;政治上,利用简政放权引导领导干部将重点放在服务人民而不是权力上。当然,服务型政府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这些方面,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最关心的还是困难群众。”这些出现在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的句子,成为那段时间新闻报道引用最多的语句。受到民众强烈反响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足够接地气,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2新闻内容具有贴近性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在报道会议以及相关领导活动时,遵循“三贴近”原则改变了新闻媒体脱离受众、脱离实际的状况。在报道会议时,只有新闻内容可亲可信、入情入理,媒体才能真正做好政府与受众两者之间的“中间人”。

2.1政府与媒体更加贴近

会议新闻想要与受众贴近,缩小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距离是重要前提。今年两会进一步开放和完善了“部长通道”,位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这条通道不足 100 米,是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进入会场的必经之路,也是部长与媒体记者距离最近的一条通道。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中央部委领导表现较为亮眼,展现出务实专业的精神面貌。同时今年部长通道还有两点独特之处。一方面,记者提问方式增加且更加便利,记者除了现场直接向部长发问,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记者问题征集”公众平台上留言提问,再由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提供给各位部长,这避免了现场提问的重复性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部长回答更多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部长的回答“含金量”提高了,比如今年首位亮相部长通道的交通部部长李小鹏,面对敏感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共享单车的使用与管理、摇号与限行等热点问题,部长所作出的回应也不再全是官话套话,而是用满满的诚意提供“干货”。2017 年两会期间,“部长通道”开启了 9 次,总计共有 38 位部长或相关责任人与媒体面对面交流,回答了 70 多个热点问题。

正是因为政府面对新闻媒体更加开放,面对民众更加真诚,解决社会各界问题的决心更加坚定,有关两会的新闻报道才能更加具有贴近性,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更加具有吸引力。

2.2媒体与受众更加贴近

两会代表将民众的意见与问题收集整理汇总后,传达给政府,同时将政府的回应反馈给民众,会议本身的目的与意义就是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交流与互动。而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媒体更应该注重向“交互型”的转变。

在传统的图文报道中,媒体对于领导人形象的刻画开始丰满,不再是以往不苟言笑、一成不变的形象,媒体开始抓拍一些会议期间领导的一些微表情,或是开怀大笑,或是倾听提案时的专注思考,这些图片新闻都拉近了领导、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亲民”的政治形象跃然纸上。

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在会议新闻的贴近性上下足了功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开发虚拟社交、游戏产品。以人民日报为例,两会期间,由其出品的《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以其新颖的模式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以受众熟悉的微信群为载体传递两会会议内容。在这个群中,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人被拉入群聊,及时发布会议日程安排与内容,甚至还会发红包。与此同时,受众可以在群聊中提出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后续相关的负责人会提出解答。另外,使用这一功能的用户还能在虚拟朋友圈里点赞,甚至把内容分享到自己真实的朋友圈形成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同样的,游戏互动型产品也大放异彩,《一份来自总理的快递》、《2017 两会“入场券”》、《我给总书记寄明信片》等互动游戏 H5 产品都是成功案例。

二、与网络新闻媒体联手形成融媒体。传统纸媒虽然大多拥有自身下属的新闻网站,但其浏览量很难与腾讯、新浪等网络新闻媒体相媲美。而网络新闻媒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浏览量,原因在于拥有基于用户行为的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追踪用户的点击、关注点以及观看习惯。因此,在今年两会期间,传统媒体与网络新闻媒体联手,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融媒体。以会议视频为例,例如人民网与腾讯网联合推出的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作为中央新闻网站,人民网对两会有采写方面的优势,腾讯网有技术和传播渠道上的优势,二者结合将其优势最大化,实现共赢。纸媒集团自身的全媒体运营力量负责视频内容的生产和加工,在线网站提供直播和发布平台,不管是现场直播还是系列节目,都可以达成很好的合作效应。[1]尤其是直播平台的提供,通过弹幕等形式实现受众的同步互动。

3提升受众参与度

会议新闻从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沟通的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对于政治参与的需求日渐增长。如果说前几年强调的是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那么这几年强调的更多的是参与的深度与有效性。

当前我国群众性利益表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利益总和对于宏观决策的影响比较小,群众性利益表达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单纯自发的群众性意见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更多的利益表达与综合是由权力精英和各级政府官员进行的。[2]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政府信息的公开度也随之提高,在知情权满足后,受众对于政治参与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今年两会期间,政府与媒体设立了形式多样的民意表达渠道。“网民有所呼,两会有所应”成为今年两会的特别之处,对于网络上的民意不因问题的敏感性而回避,而是作出具有含金量的回应与承诺。这些转变都在会议新闻上得到了体现,从选题到采写再到传播都在尽力满足受众的参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