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科研方法 > >

新媒体时代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趋势[科研方法]

资料分类科研方法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5-1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现阶段,会议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革新与渗透,会议新闻报道依旧需要不断地创新,从技术和理念方面继续不断突破与深化。

 

1技术的创新与融合

“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题。”在国家鼓励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受众需求的变化也促使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创新不断深化。传播技术的创新使会议新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例如今年两会中,移动直播崭露头角,人工智能运用范围越来越广。

根据《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 2016》数据显示,仅 2016 年三季度,腾讯财经机器人写文章的数量达到 40000 篇。[7]而在今年的两会中,智能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更多的是对于一些大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甚至是开始涉及一些人物采访。例如今年新华社在两会期间推出的机器人记者“i 思”,在会场采访了多为委员代表,甚至同时与受众就两会热点话题进行在线的新闻互动。像这样的机器人记者在今年两会中比比皆是,这也体现了智能化报道方式运用的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地扩大与深入。这也意味着我们对于已有的技术要进行进一步地创新,使其更加适合会议新闻的写作与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层深刻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新媒体兴起时,传统纸媒曾一度陷入“灭亡说”之中,但时至今日,传统媒体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强化。从探索到全面,从局部突破到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融合的关系越来越明晰,这也为今年两会的报道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全媒体报道则要重视资源的整合,将传统媒体在采写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在传播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进行融合,这就是会议新闻未来创新的方向。

 

2深化服务与沟通的理念

媒体被长期定义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但是随着政府向“服务型”的转变,媒体也开始更多地充当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尤其是在会议新闻的报道中,媒体与政府担当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上情下达”转变为“下情上达”,这不仅仅是依靠技术,更多的依靠的是媒体自身理念的变化。

如何深化服务沟通的理念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采取一定的措施。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意识方面来讲,要强化关于“交互型”理念的建设以及相应专业技术的提升,同时媒体对于自身的定位要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会议新闻的报道中,不仅仅是发现问题、传达问题,更要运用媒体特有的舆论优势来解决问题,追踪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规范与条例来鼓励理念的转变,从而充分发挥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日渐完善,政府工作日渐透明公开,人民群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愈发强大。而各类会议新闻则向受众提供最有针对性最权威的信息。因此,会议新闻的创新必不可少。

从技术来讲,针对目前受众“浅阅读”的习惯,在对会议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二维码、VR 等新兴技术被广泛用于报道之中,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会议新闻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理念上来讲,政府、媒体、受众三方理念的转变促进了会议新闻的创新。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向交互型转变;受众政治参与的意识日益提升,渠道进一步畅通。这些方面的转变都为会议新闻的创新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会议也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日益开放的态度让更多的国外记者走进来,让中国的形象走出去,从而以中国话语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对于会议新闻未来的创新,依旧要从技术和理念两个方面入手,技术上进一步创新融合,理念上进一步创新深化,只有坚持两个方向不动摇,才能够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会议新闻才能在不断创新中真正发挥其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