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论文工作总结 > >

生命安全教育[论文工作总结]

资料分类论文工作总结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5-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的地位是得到肯定的。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独奏者。学生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公开课上积极热闹的气氛仿佛过眼云烟。不论是日常课还是公开课,教师课前都充分备课,学生的回答稍有偏差就马上被教师引导回设想的答案上。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控制着整堂课的教学,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缺少对知识深刻的理解。被动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知识停留在表面的理解,脱离现实生活,只能应用于解决题目,很少能真正、深入地理解知识背后的含义,更不要谈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启发了。

课堂上,学生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却遭到教师的否定,逐渐失去信心,不再发表观点。然而可悲的是,不少教师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是值得仿效的。传统语文教学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文章背后的涵义。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教学内容有深刻体会,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收获积极的生命观。

(二)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学生的个体性

传统教学存在着过度强调标准的情况。在这一情况下,学生难以形成对生命真正的感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优异水平,教师使用统一的教材,按照统一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去执行教学。在各项考核中,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在校对答案时,一旦学生提出与答案相悖的观点时,教师总是以统一答案为标注,忽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在讲解问题时,学生提出与答案不同的观点时,常常被否定,教师以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不同凡响的个体,学生思维纯真,没有受到规则和经验的束缚,经常产生奇思妙想。有时学生的想法听起来幼稚,却是十分宝贵的、极具创造性的意见。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合生命教育发展的环境,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

(三)师生生命意识淡漠,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的错误引导

小学生生命观还未形成,他们往往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产生偏差。近日,甚至出现了“小学生连换三男友,自愿自杀”这样的新闻。小学生对生命没有正确的认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不成熟的举措,以至于新闻常常出现小学生自杀的新闻,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教师对生命教育有初步的了解,但是还不够重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如课文《番茄太阳》、《蚁国英雄》、《二泉映月》等。根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教学内容中包括大量道德、价值观层面的知识,但是教师很少深入到生命教育这一领域。如在《蚁国英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少有教师将教学内容升华到生命教育层面。其实,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并不少,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富有生命价值的内容,并且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在过去小学课堂中,时常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事件。有些教师诋毁学生尊严和人格,严重的导致学生选择自杀轻生,轻的则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教师体罚学生揪头撞墙”、

“教师强按学生手烫暖气”、“9 岁男童上吊自杀,家长称教师曾变态体罚”等等新闻让人瞠目结舌、唏嘘不已,曾一度引起社会的热议。经教育部的整顿,体罚事件越来越少,但是仍存在教师用语言诋毁学生的现象。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所存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传统价值观念的熏陶

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学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教师系统的讲授。我国向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提到教师,人们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许多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载,思想观念陈腐、脱离现实,更加推崇书本至上、崇拜教师。这个观念一直影响到现在,许多小学生奉教师为“神”,教师的理念和书本的标准答案不容置疑。课后练习、试卷的答案整齐划一,长期受这种教育观的影响,学生逐渐麻木,失去自己的独特见解。即使有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被教师视为另类,一味压制。小学语文的课堂显得死气沉沉,语文的人文性无法体现,生命教育难以开展。

2.社会期待的功利化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需求的是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使得社会期待更加功利化。孩子成绩好在家长眼中就是有出息,学生成绩优异在教师、学校眼中就是表现出色。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之后,有的家长还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夜以继日的学习导致学生压力越来越大,生命意志更加脆弱。小学生生命观念十分淡薄,有些学生无法承受学习压力,甚至产生了强烈的自杀倾向。语文学科有许多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将失去原有的活力和激情,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也难以发挥真正的价值。

(二)学校教育的缺陷

1.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功利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学校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我国自几千年前建立学校开始,就一味地追求知识的统一性,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最终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和形式化。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得到重视,逐渐形成了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知识被奉为真理,改变人生的关键。同时学校课程主张“知识为中心”的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够重视。这种课程观的倾向严重漠视了生命的存在。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少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深入地了解知识的内涵。学校教育变得更加沉闷,教师讲授方式更加机械化,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生机。只有当个体感受到愉快时,知识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才会对教学内容有真正的感悟。然而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轻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生命逼向绝路。

2.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传统学校管理制度中,学校具有监督的作用。学校不断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学校给学生排名次,教师根据成绩判断学生好坏,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了教师的宠儿,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遭到教师的忽视,甚至言语的辱骂,过于自卑,这无疑导致了学生情绪的极端化。由于过于强调分数,学校根据教师所带班级的“分数”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得教师在无形中戴着“分数”的有色眼镜看学生,甚至用分数的高低判断学生品质的好坏。学校根据教师所带班级的分数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用分数评判学生,这种恶性循环无疑是学校管理的弊端。学校的教学管理十分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全校师生按照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学校管理看似有条理,却被形式所束缚。教师不仅要应付学校常规管理,还要花时间研究教学工作,难免有顾不全的地方,学生的生命健康被忽视。在这种强调“分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学生的成绩被放在第一位,德育工作被轻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难以实现,生命教育难以实施。

3.教师的因素

进行生命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对生命教育有所感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生命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促进学生发自内心的体会,增强生命意识。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素质、强烈的探索精神和积极的生命素养。首先,教师要进行生命教育,教师本身必须具有积极的生命观。其次,教师自身必须能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个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生命。最后,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生命教育素养。目前我国生命教育并不成熟、体系并不完善,教师要开展生命教育,需要对教材十分熟悉,能准确把握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开展生命教育并非易事,还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