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论文工作总结 > >

关于小学生家庭作业[论文工作总结]

资料分类论文工作总结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5-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我国小学生家庭作业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冲击

虽然我国于 1999 年就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活动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各育在每个学科中应该互相渗透。[1]但是,不少的观念至今还没有转变,仍然把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看得很重,依然相信一考定终身,考试能改变命运。

首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按成绩排名,都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所以有些教师会把提高学习成绩当作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把学生的成绩当作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所以才会有“主科”“副科”之分,也就有了“体育老师有事,这节课上数学”的现象。

其次,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狂做题、练题,有些学生还利用休息日的时间上辅导班,辅导班也有家庭作业,加在一起家庭作业量很大,根本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最后,应试教育强调分数的高低,认为成绩的高低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所以一些教师在解题技能技巧上做功夫,而这种方式确实能把学生的分数提高,可是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知识的本质,只是为了拿高分,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缺少研究家庭作业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实习的那所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除了日常的班级管理、教学、批改作业外,还要负责轮流值班、送班等。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所以班主任要花更多的精力管理班级。此外,班主任每周必须要听几节课,写听课记录,每周必须看几本书写读书笔记,学校会不定期的检查。学生放学后所有的教师要留校半个小时业务学习等。可以看出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他们很少有时间很少有精力在家庭作业上搞研究搞改革。

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规定,小学中每班人数应控制在 45 人。[1]可国

内外的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人数控制在 25 人则为最佳,否则教师就会顾此失彼,照顾不过来。[2]何况我国还没有达到小学每班不超过 45 人的要求,一些不发达地区每个班甚至都达到 80 多人。所以一位老师要负责一个班的所有工作,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班主任来说任务重,任务繁。如果去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不同的作业,还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恐怕教师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虽然有些教师可以滔滔不绝的说出一些新潮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传统观念真的改变了。有些学者把教师的这种行为概括为,“嘴里念着新课程,手上拿着新教材,心里想着旧方法,课堂讲着旧知识。” [3] 

学生的学习观影响家庭作业功能的发挥。“这道题老师没教,所以我不会”这是大多数学生遇到难题时不去思考的理由。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老师学的,考试考得不好,家长和老师会批评。所以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项任务,任务没有完成就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完成家庭作业时投入的兴趣不高,自然效率不高,那么家庭作业的功能就不会充分的发挥。

据了解,在不少小学新教师上岗后都会有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老教师会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教师。美国学者弗勒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刚刚上任的教师处于早期生存关注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往往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1]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经常模仿“师傅”,其中就包括家庭作业的布置,他们会沿袭“师傅”的家庭作业布置方式,即使有新的想法也不敢去尝试。

(四)存在若干认识误区

1.过于重视“对”与“错”的认识误区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完成的成功或失败都是次要的,去享受这个过程才是最主要的。我想学习也应是如此,在乎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然而,在如今的家庭作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分的重视答案和结果而忽略了完成的过程。教育实习时,听一节数学课,老师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其中一位学生写得过程完整、答案正确,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另一位学生虽然过程写对了,但是答案写错了,老师并没有对这位学生给予表扬。其实获得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何获得知识、经历什么过程获得知识才更为重要。这位教师应该对这两名学生都给予表扬,强调过程的重要性。

2.“做题”完全等于“做练习”的认识误区

“做题”就完全等于“做练习”吗?有些教师会把二者混为一谈。新课程强调从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2]就体现了家庭作业题目的设计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正是因为教师在“做题”与“做练习”之间存在着误区,才出现了上述所提到的“爸爸 24 岁,爷爷 147 岁的现象”,纯粹为了练习而练习。这样的家庭作业不科学,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没有实际意义。

3.“作业创新”等于“没有手写作业”的认识误区

至今家庭作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许多学者也提出要改变家庭作业现有的形式。因此学校、教师对此都非常重视,所以就出现了以下家庭作业的新形式:做实物模型、手绘一本绘本、制作关于节日的作品集册、做调查报告、设计一款机器人等。这些家庭作业确实新颖、创新,如果学生能够完成,确实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可是前提是小学生能够完成吗?这些作业别说是小学生,就算是成人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认为作业创新并不是没有手写作业,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于小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通过创新的手段让家庭作业变得更加有趣味,在完成家庭作业中发展他们独立思考、学会创新的能力。

4.“拓展题”等于“难题”的认识误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强调把个体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分别是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1“]  拓展题”就是在学生自己仔细思考或者教师启发下,能够“跳一跳摘桃子”,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拓展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难题,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最后的拓展题就一定是难题,有些学生会被“拓展题”吓到,看都不看就觉得自己一定不会。其实,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合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题型新颖,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个提高拓展的作用,而后者一定是远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的。而出题者在出题时往往会把“拓展题”和“难题”相混淆,而小学生做题时也会感到题目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