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答辩自述 > >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答辩自述]

资料分类答辩自述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4-1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独到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意义; 认识误区; 措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第四,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只有全面体现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实践中去,才能展现出这种先进思想的价值。坚持一人文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推动企业步入人本管理的轨道;注重领导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牢牢抓住建设优秀员工队伍这一根本,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把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文化内容相对照,当下我国企业家文化总体上的落后性、保守性等缺陷暴露无遗。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家的成长和他们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器功用的有效发挥,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保持。分析这些缺陷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家本身知识总量的不足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他们在认知上的短视和落后;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家自身道德素养的低下、道德价值的缺失带来的。隐藏在这两方面原因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学习上的功夫下得不够,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把习得的知识、经验和感悟等内化和提炼为自己所有。 

需要大力学习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尽可能连续系统的学习与自己管理实践相关的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掌握企业国际化运作中的商业规则,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同时企业家尤其要注意涉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借此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培育自己的儒商气质。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现当代社会的结构性缺陷,其弊端日益暴露。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企业家应该肩负起解决时代课题的重担;同时企业家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本管理的效果,还有助于自我人格的培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需要大力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近代优秀民族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增强自我修养、自我修炼的自觉性,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商业道德意识和人格价值意识。向传统文化学习,学习古人的身心修炼、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宏阔的胸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彰显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坚忍、执著的奋斗精神,是今天许多企业家最缺乏的。向近代优秀的民族企业家学习高境界的企业家精神。以张謇、卢作孚、范旭东和荣德生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近代科学素养与高超的经营管理艺术,还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把服务社会、富强国家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也具有强烈的道德信念,对金钱物欲、对个人利益更是超然。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把利他性利己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是在对人的本质和企业内外部利益关系进行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提倡利他性利己,究竟实质就是要理性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利益的实现要建立在客户,员工,股东,社会等利益共同增长的基础上,在利益整体结构合理化的过程中建立“利人利己,共兴共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的长远发展才会有更加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