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论文题目大全 > >

阿拉伯之春运动[论文题目大全]

资料分类论文题目大全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010年底,以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为起点的动荡局面迅速席卷整个中东地区。继中东战争以后,整个中东地区面临最新一轮的纷争与变动。与以往不同,此次的中东动荡,不再是以反对美国、仇视以色列为口号,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上的民主改革、经济上的公平平等。西方国家将此次的中东变局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然而从目前中东的动荡局面来看,有学者则更喜欢称其为“阿拉伯之冬”。无论是“春”也好,“冬”也罢,中东各个国家都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政治变革,与此同时也就带来了中东各国家之间新的地缘政治博弈。“阿拉伯之春”运动,波及到中东各个国家。埃及、也门、利比亚、叙利亚……中东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顺势挨个倒下,新一轮动荡越演越烈。然而,夹杂着宗教、民族各种矛盾的中东各国也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都竭力在新一轮的中东变局中扮演地缘政治博弈者的角色。

“阿拉伯之春”下中东各国博弈

1.叙利亚乱局依旧

叙利亚的乱局至今仍未结束,并且远没有结束的迹象。从开始的小规模示威游行到后来的反对派建立和政府军交战,到目前为止,整个叙利亚仍然处于交火状态。叙利亚战局为何持续至今,并且毫无改变的迹象。究其缘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叙利亚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由来已久的宗教矛盾,成为中东各种矛盾的聚集地区。1946年叙利亚独立以后,叙利亚的阿拉维派掌握实权,并且通过武力对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进行镇压。最终占少数的阿拉维派接管政权,哈菲兹.阿萨德成为总统。叙利亚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基数却十分庞大,再加上叙利亚是石油拥有量相对较少的国家,因此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但是阿拉维派毕竟是少数,在统治过程中由于体制的僵化与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它的统治遭到了许多民众的反对。从老阿萨德到现在的巴沙尔政权,家族式统治的弊端日益凸显。在阿拉伯之春“民主”的旗帜的号召下,民众开始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由于当局的处理不当以及政治改革的裹足不前,使得最初的游行示威演变成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并一步步滑向内战的边缘。

第二,在阿以关系方面,老阿萨德对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不屑一顾,反而支持哈马斯。在巴解组织处于危难之际的时候,阿拉法特去寻求老阿萨德的支援,得到的却是老阿萨德无情地拒绝。作为巴以和解开始的奥斯陆协议,在1993年双方签署之际受到了中东阿拉伯世界一致的支持与拥护。可是叙利亚却公然支持哈马斯并且积极拉拢反对奥斯陆协议的杰哈德、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等组织同签署协议的法塔赫对抗。叙利亚的这一做法不仅表现出其强硬的立场,同时也是为什叶派谋取利益,让阿拉伯国家继续陷入阿以冲突的泥淖。这也就为叙利亚与巴解组织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叙利亚,作为与黎巴嫩接壤的国家,是真主党的后方,在整个“什叶派新月带”上处于中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它的局势牵扯着各方势力的担忧。

第三,外部势力的干预和介入。作为中东地区的“贫油国”,叙利亚虽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其地处中东“心脏”的优越地理位置却一直被西方外部势力所垂涎。阿萨德政府强烈的反美情绪也使得美国一直将叙利亚视为“无赖国家”。此次中东变局,在颠覆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以后,美国正试图将利比亚模式照搬到叙利亚。中东内部,叙利亚在西方国家打压下,日益加强与伊朗的联系,成为伊朗在黎巴嫩扩展影响的中介,与海湾君主国的关系恶化,后者试图孤立叙利亚,剪除伊朗的“羽翼”。[]再者,土耳其与叙利亚的微妙关系也是值得注意的。作为中东地区的非阿拉伯国家。在叙利亚危机之前,土叙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的不错。可是危机发生以后,土、叙关系可谓急转直下,土耳其在增兵边境的同时还允许叙利亚的反对派在土境内成立组织,国际舞台上积极支持对叙利亚的制裁,并要求巴沙尔下台。

2.伊朗大有坐大之势

伊朗,作为什叶派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在此番的中东变局中局势较为稳定。虽然有零星的示威活动,但是当局对于局势的管控较为稳妥。在此次的中东变局中,伊朗除了维护自身地区大国的地位之外,更是不遗余力的在叙利亚问题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以维护“新月之弧”的存在。伊朗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叙利亚问题上选择站在巴沙尔政权的一方。在中东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力挺巴沙尔政权,以维护其在“新月之弧”中的领导者地位。叙利亚作为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一个与伊朗建立盟友关系的国家。伊、叙战略同盟不仅加强了叙利亚在中东政治博弈中的地位,更为扩大伊朗在本地区的影响提供了平台。在美国对叙利亚制裁封锁的时候,伊朗则选择对叙利亚提供各种支持,有报道称伊朗曾派出地面部队进入叙利亚帮助叙政府打击反对派武装。在维护叙利亚现政权的同时,伊朗借此机会不断表明自己的决心和输出伊斯兰革命。

第二,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际,趁机发展自己的核研究。面对西方的压力与制裁,伊朗在核问题上并没有让步的迹象,而是加快了铀浓缩活动与核技术开发。并且开发新式武器装备部队,努力在中东地区坐大。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覆灭萨达姆政权的同时也为伊朗消除了死对头。面对动荡的伊拉克,伊朗不遗余力的培植其在伊拉克的势力,支持什叶派穆斯林的发展与壮大。积极与伊拉克新任总理马利基交好,通过各种方式表明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参与,伊朗想在中东地区坐头把交椅的决心昭然若揭。

第三,伊朗在维护其盟友地位的同时,以宗教为纽带不断地对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实行宗教渗透。借助“伊斯兰觉醒运动”,伊朗企图将中东原有的教派矛盾冲突转移到海湾国家内部。在此次运动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小国巴林,在国内冲突当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是抗议活动的主力军。他们高喊着推翻政府的口号,其目标就是推翻巴林逊尼派王室的统治,将权力转移到什叶派手中。巴林的动荡凸显了逊尼派政权与什叶派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伊朗什叶派势力与沙特逊尼派势力的较量。[]

3.黎巴嫩真主党的“搅局者”角色

黎巴嫩真主党作为伊朗一手扶植起来的政党,为伊斯兰革命在黎巴嫩的输出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什叶派联盟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伊朗坚定的政治盟友。在此番叙利亚动荡中,它扮演者巴沙尔政权坚定支持者的角色,并且在政治上声援巴沙尔的同时,派遣战斗人员潜入叙利亚帮助叙政府军作战。由此可见,黎巴嫩的真主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或许更喜欢称之为“搅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