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论文题目大全 >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问题)[论文题目大全]

资料分类论文题目大全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五年级习作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

1、存有写作心理障碍

笔者在实习期间,就五年级的写作心理障碍,做过一些调查。总的来说,学生的写作心理障碍,其一,畏惧心理。曾有人形象地将学生写作时的窘态描写为:“横眉冷对方纸格,俯首顿足咬笔头。”

[徐向欣《探究写作心理障碍心理。科学选用矫治方法》 《教育探索》2002年第6期] 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无话可说,大脑空白,不知道该写什么。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当上习作课就产生害怕的心理。另一种是有话写不出来,苦于不知如何下笔,特别是写作能力弱的学生,害怕写不好,受老师、同学的嘲笑,畏惧的心理转而成了自卑的心理。其二,依赖心理。五年级学生处于习作起步阶段,对习作比较陌生。家长会替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作文辅导书。殊不知,这些辅导书在学生那里成了“万能宝典”。有些学生,只要一写作文,就将作文辅导书翻开,进行抄袭。

2、内容干瘪 ,语言贫乏

笔者在实习期间,阅读了许多五年级学生的习作,发现学生习作问题较多,较为突出且普遍存在的,一是内容干瘪。通篇文章看下来,主要是叙述,很少描写。叙事,平铺直叙,简简单单。写人,不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进行描写。状物绘景,不能突出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味道、季节变化等特点。二是语言贫乏。笔者有意数了数,一个班三十几人,一篇文章好词佳句超过十个的没几人。

(二)教师

为做这项研究,笔者走访了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询问他,习作教学中,教师的问题主要是什么。他说:一是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不高。你让学生写一篇绘景状物的文章,你自己能否写一篇说得过去的绘景状物文章。如果你都写不好,又怎能指导好学生呢?二是习作指导能力不强。有一些教师备课、上课就依照教师用书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自己不做教学研究。长期如此,教学水平何以提高? 

三、五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 

上述课标确定的五年级习作教学目标之一是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从教师教学这一角度,笔者以为,经过指导,学生作文写出来了,且写得好,学生的写作心理障碍必然消除,自信心也就无需刻意培养而自然树立。那么,如何能使学生作文写出来且写得好呢?依据五年级习作的特征,针对五年级习作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项策略。

(一)指导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首先是内容不限。没有作文题,写作内容无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激活学生头脑里的记忆,帮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自由表达,其次是形式不拘。在写作形式上没要求,更不传授写作方法。怎么观察就怎么表达,怎么做事就怎么表达,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鼓励学生写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感受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并产生自己能写文章的成功感。

让学生自由表达,其作文多为记流水账,没中心,没章法;且往往用词不准,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这很正常,流水账式作文是学生习作入门的必然。也很有必要,有了这流水账式作文,教师便有了进行引导的可能,学生便有了进一步发展习作能力的基础。郑国民先生在《五年级作文教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2001年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了重大改革,鼓励学生先写出来,学生愿意写、能够写出来是关键,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渐规范。”怎样规范,如何引导?以其流水账式作文为基础,因势利导,因需点拔。可结合学生作文实例引导他们或从内容上,或从写法上,或从语言上找出问题,找到不足,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指导模仿写作 

如上所述,我国古代传统写作教学有两个相悖的经验,一个是先放后收,另一个是从仿到作。到底是应该先放后收,在五年级习作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还是从仿到作,在五年级指导学生模仿写作?笔者以为应视情况而定,有写作天赋的,见多识广的,阅读丰富的,城市里的,可放手让其自由表达;没什么写作天赋的,孤陋寡闻的,缺少阅读的,农村里的,让其自由表达,会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应指导他们模仿写作。我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在农村小学进行数十年“读写结合”实验,其成就被教育部及众多同行专家所认同。其“经验受到全国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 [孙建龙主编. 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140]

 如何指导学生模仿写作?第一是范文的选择。范文的选择有两层意思,一是选谁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这点上有一种观点,“取法乎上”。笔者不能苟同,取法乎上的文章往往是大家、名家所写,所写内容往往远离小学生生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易被小学生感受,所采用的写作方法难以被小学生领悟。最佳的选择是大致相同年级的优秀习作,闻名中学语文教育界的洪镇涛老师指导写作,便采用这一策略,将大致相同年级的优秀习作称其为“伙伴语言”。[洪镇涛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下) 陕西教育[J] 2001年第1期]苏教版习作教材及全国多数习作教材选用的范文都是学生的优秀习作。二是依据什么选择范文,一般认为依据本次习作所需的写作方法,如本次习作是写人的,那么就选择写人的文章。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是应如此,苏教版习作教材便是这样编排的。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上,范文的选择则应依据本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本次习作所需写作方法,本班学生已掌握,便无需模仿范文。如果本班学生某种写作方法欠缺,就需教师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选择范文,指导模仿。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习作教学更应偏重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

 第二是范文出示的时机。笔者在做这项研究时,阅读了一批小学习作教案,发现许多教师指导习作,往往是先出示范文,指导学生模仿。接着指导审题、选材,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其实不应如此。就命题作文而言,习作指导的流程应该是:首先指导审题,接着依据作文题规定的写作范围选材,再接着依据所选材料选择写作方法,然后运用所选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范文的出示及指导学生模仿,应该放在习作指导的第三步为宜。当学生明白了写作的要求,选择了写作材料,知道了写什么,却不知怎么写,有了怎么写的困惑时,再出示范文,指导其模仿,效果最佳。

第三是如何模仿。如果是遣词造句,仅感性认识即可。如比喻句,只要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然后模仿它的样子造句。无需从理性上认识,谁是本体,谁是喻体,谁是比喻词。也无需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明喻,什么是暗喻。洪镇涛先生说得好,学生是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洪镇涛 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J] 《中学语文》1993年第5期]笔者以为起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此。如果是布局谋篇,则需理性认识。因为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暗含于叙事、写人、绘景、状物之中的,只有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才能认识到。如写景物的文章,学生阅读,能理解所描写的景物,至于作者在描写景物中所采用的写作方法,一般是看不出来的。这时就需教师指导其领悟了。

(三)指导写得具体

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指导叙事写人的习作,在选材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所写人物、事情。引导学生回忆的操作程序:第一步,提出回忆的要求,要求学生把要写的人或事在头脑里“放电影”,要尽力放得详细,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要尽力使“电影”中的人和事活动起来,这样文章才能写得生动。第二步,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放电影”,并保持教室安静。“回忆作为过去经验在心灵中的浮现,它需要将注意力指向自己内在的记忆世界。这种指向心灵世界的内部注意不同于指向外界事物的外部注意,因为内部意指向的目标是记忆中的经验,而外部注意指向的是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知觉注意可以长时间地稳定在知觉对象上,而记忆中的经验仅仅是一些心理的印象,对这些心灵印象的提取要通过意识的努力,才能浮现在人的大脑中。与客观外界的对象相比,记忆中的经验明显带有一种虚幻性,如果内在的注意力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人就无法顺利地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刘雨 张艳梅 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J]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P87]第三步,让学生再次回忆,同时将脑海里浮现的用好词佳句描述出来。第四步,将口头描述的用文字写下来。

绘景状物的习作,学生不能写得具体形象,问题出在观察上,但也不尽然。习作课上,让学生回忆观察过的景物,学生往往不能在脑海里清晰地再现观察过的景物。因为观察所获是表象,表象在人的脑海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模糊。那么为什么所写人和事能清晰地再现呢?学生所写的事一般是亲身经历的,所写的人一般是熟悉的,而所写景物,往往是数天前一次性观察所得。如学校组织春游,几天后习作课上,让学生写春游所见景物。这时学生头脑里春游所获取的表象已较为模糊,即便春游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过较为仔细的观察。怎么办?让学生在观察景物时,一边观察,一边用语言将观察所获表达出来。如此,在头脑里既有表象记忆,又有语言记忆,这必然有助于绘景状物文章写得具体形象。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写景物是熟悉的,如家中养的宠物,课堂上可采用上述叙事写人引导回忆的方法。

(四)指导语言转化

许多人以为,学生作文语言贫乏是因其语言积累少,故要多读、多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学生读一篇篇与其各方面水平大致相当,内含各式各样词语、句式的文章,一般能理解。如果这个判断正确的话,那么由此推论学生头脑里积累的语言应是相当丰富的。心理语言学告知,阅读与写作一样,也需凭借头脑里积累的语言。心理语言学还指出,,“人脑中积累的语言处两种层次,一种仅能借其理解,为消极语言;另一种既能借其理解又能借其表达,为积极语言。前者经听话、阅读、背诵获得,后者经说话、写作由消极语言转化而来。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语言并不少,只是多为消极语言,缺少积极语言,故而作文语言贫乏。”[李正存 作文语言贫乏原因及策略 现代语文[J] 2006.1

]

如何指导学生将头脑中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其一,增强运用好词佳句的意识。要增强学生在写作中尽力运用阅读、背诵所获语言进行表达的意识,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他们关注课文中语言,在习作教学中研究优秀作文中语言;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文与其比较,进行反省,使其深切地感受到好文章语言之丰富,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文章语言之贫乏。一旦学生增强此意识,便会在写作中有意识为之,将阅读、背诵所积累的语言尽力运用于表达之中。

其二,对大胆运用好词佳句给予鼓励。写作学指出,评判文章中语言运用的标准,一看是否“对”,即是否语言准确;二看是否“好”,即是否富有文采。在这二者中,又以前者为重,后者为次。倘若前者不行,即使后者做到,为堆砌辞藻。这是运用语言的规律,然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与运用语言的规律是不同的,而同于知识迁移的规律,由出错到正确,由生硬到熟练。学习运用语言,将阅读、背诵所获语言运用到写作中,一方面语言会较以往丰富,另一方面会出现语病。学龄前儿童,口中冒出新学词句,即便不当,往往得父母表扬、鼓励。可有些语文教师对待学生作文,则往往依据上述标准判其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这样,学生以后写作便会小心行文,不求其好,但求无过。如此,作文语言何以丰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当作文语言贫乏时,先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对其因此而产生的错误取宽容态度,先放后收。当作文语言逐渐丰富,再指导他们在遣词造句时,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句与句连贯。这以后的指导,视学生这两方面的发展,有时略重于“对”,有时略重于“好”,使其作文语言既“对”又“好” 。

结语

这篇毕业论文已写完,但这项研究尚未结束。一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五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上一零半爪,挂一漏万。二是,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书刊中这方面研究颇多;但是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过程中能产生感受,在亲身经历的事情中能有所体验,相关研究很少。本打算写这方面,写不出来。三是,现今五年级习作教学重视想像文写作,既然是想像文,照理应让学生自己发挥想像,进行自由表达。可如果所教学生想像能力欠缺,自由表达不出,能否模仿写作。如果模仿写作又怕限制学生的想像。这两难怎么办。上述是笔者发现而没法解决的,五年级写作教学中一定还有许多笔者没有认识到的。这些都需在以后教学工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