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英语开题报告 > >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英语开题报告]

资料分类英语开题报告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1-2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课题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霍尔在1959年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无声的语言》)的序言中提出了两个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二者含义相同,都指旅居海外的美国人与当地人之间的交际。后来,跨文化交际所指的范围逐渐扩大到指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际。关于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西方著述甚丰,内容也不尽一致。古迪孔斯特(William B. Gudykunst) 于2003年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总结(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讨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交际与跨文化人际关系问题。而西方学者在谈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时,将知识(knowledge)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什么是“知识”,其共识是知识包括信息(information)和理解(understanding)。其实,在此“understanding”准确的替代词应该是“cross-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意识)”,西方有的学者也称为“cultural awareness(文化意识)”。事实上,“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汉维提出的理论(1979),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能力(the capac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cultural difference)。西方学者Chen和Stacosta对“跨文化意识”做了如下的解释(Samovar et al,2000 b:407):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中认知方面的问题,指的是,对影响人们思维与行动的文化习惯的理解。除此之外,跨文化意识的阻力主要来自“文化”与“冰山”两个方面。文化就像一座“冰山”,人们对于浮在“水面”上的语言、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和交际方式等表面现象比较容易发现和识别。但是,对隐藏在“水下”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交际动机与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却难以发现和识别。而提高跨文化意识的方法西方学者也提出是“尊重、愿意参与、理解相信、适应”等。不过,总体而言,全是理论研究,而应用于教学研究的甚少。 在中国,关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也有不少著作,其中关世杰的《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和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论述比较全面。而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专著则是由张红玲主编的《跨文化外语教学》(2007)。作者从英语教学时代的背景出发,阐明了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形式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此外,张红玲教授还通过研究Byram和Risager(1999)的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为从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Cb)(即文化环境)和文化作为外语环境的主题篇章(Cc)来看时,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多地脱离原来的文化与社会环境,在非母语环境(non-native context)中被再语境化(recontextualized),此时的语言与一种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发生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种新的交际模式,不仅交际大环境发生变化:从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到地方文化和社会,而且由于很多将该语言当外语使用的人们在外语交际中有意无意地采用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交际方式,语言使用的小环境(包括对交际场合、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交际和礼貌交际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同样地,外语教学中文化作为篇章主题内容(Cc)也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自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引进中国以来,把培养跨文化意识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如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的毕继万教授,就著有《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一书。着重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思维方式的文化特征与第二语言教学等问题。而且在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就现在的中国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学关系的研究主要成就则集中在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在大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的研究相反显得太宽泛。 本研究就是通过总结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把跨文化意识运用到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与学习者本身,让抽象的跨文化意识在实践中体现。让中国学生在日常问候、社会习俗、交流对话中能自然熟练地应用地道的英语,不失礼,更自如。 

课题研究目的:

信息化社会里知识老化空前,终身学习成为个体生存的基本素质,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也成为学习者的必经之路,而学习好英语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本研究即通过引导老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来完善自身不足,以及对已有教材文化内容偏狭过时、呈现缺乏系统、来源不一与语言内容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的弥补,让学习者能够注重文化普遍规律和文化技能的学习。此外,还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外语教学方法来引领个体学习者不断突破自己以适应新型的社会交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