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论文文献格式 > >

电子音色的创作[论文文献格式]

资料分类论文文献格式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4-0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带电的乐器是科学技术与音乐相互交叉后所形成的新的艺术,1930年前后,这些乐器就渐渐在西方音乐中流行起来。电子音乐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录音带音乐、合成器音乐和计算机音乐。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的影响力也从最初的只是寻求机械的声音,提升为收集声音、制造声音。

    约翰凯奇的实验音乐,在整个电子音乐界都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约翰凯奇十分尖锐的指出,使用新时代创造物去演奏音乐,根本就是“穷其所能的对旧有的乐器进行模仿,以微弱的颤音和复杂的技巧来再现遗忘的大事的作品”[ 《约翰·凯奇实验音乐观嬗变评述》毕明辉、人民音乐2011-2刊]。在电子乐器创作中出现的观点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正如约翰凯奇说到:

   “作曲家们已经可以直接的去制造音乐。我们可以在同一轨道上播放很多次声音。而转数的差异也同样能产生不同的声音。在一条音轨上听同一段音乐反复的播放,这样也会产生一种别致的效果。”[ 《约翰·凯奇实验音乐观嬗变评述》毕明辉、人民音乐2011-2刊]

    这段话清晰的显示了电子乐器等新的手段对声音的表现,而正是这种新的声音又会提供许多源源不断的灵感给这些作曲家们。

约翰凯奇在其早期的电声作品——《臆想的景色之一》中,作曲家运用了电器:录音机和留声机,乐器:钢琴和钹来组成整个作品。在《第一结构(金属)》中,他则使用了一种出其不意的音效手法,把金属板放在水中进行敲击,造成一种闷响的金属质感。而在《起居室音乐》这部作品中,他则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家中设施当做乐器演奏。   当代日本作曲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在自己的创作专辑中也使用了许多新型的多媒体创作手段,这不单单是通过声音进行创作,而是将听觉与视觉、或感官等非传统声音艺术去交叉搭配,使人耳目一新。当代的频率学、超声波学等一系列科学的声学研究,池田亮司都将其作为自己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此更加细化自己的音乐创作。《+/-》这张专辑是池田亮司外界公认最好的一张专辑,他通过在电脑中严密筛选出来的有规律的音调加以精心的编排,然后制造出极端理性的电子音响声波,这些声音整齐、固执、铿锵有力,所有的白噪声都处在稳定的节拍点上。此专辑将电脑制作和数字技术的运用发挥得十分优秀,他通过数字信息的处理向听众们展示出了一种作曲家的抽象思维。

      自从二十世纪40年代的英美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后,这些计算机同样也被应用在了音乐上。在1970年前后,在欧美地区开始涌现一些专业的计算机音乐实验室。1980年左右,计算机技术的硬件设施的成本大大降低但普及率的增高,加之合成器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音乐逐渐开始市场化、大众化。90年代以后,数字化技术基本完全渗透进计算机音乐,计算机的音序器软件也大为进步,可以处理几乎一切作曲家的需求。

    通过这些便利的音乐创作条件,在音响素材上也变得更为多样化。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便利性就在于:计算机不仅可以模仿常规的乐器音色,让听众获得十分自然的声音效果。当采样器将各种真实的音乐素材采集并进行认为组装过后,那些自然的、工业的一切的声音通过数字化及现代声学的支持,置于音乐中之后更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些音乐素材都可以进行后期的自行加工。配合计算机使用的硬件合成器和各式各样的软件合成器本身就可以自行合成各种音色,如现在惯用的方波、正弦波、锯齿波的合成音色等等,这些原本不存在的声音,在被逐步接受后大量普及,已经在当代作曲中被应用自如。

    我国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小夫教授在其所创作的大型多媒体电子作品《诺日朗》中,就是以各种数字技术得以完成的。从乐曲的开始“喇嘛诵经”的声音,就是作曲家在采风时,用DAT(数字录音机)和录音话筒记录了需要的影响,接下来再挑选音乐素材到采样器上。作曲家在采样器离根据音乐创作的需要编辑了声音的波形,然后通过数字传输,把修饰好的声音波形分布在外接的MIDI键盘上,每一个键盘都被设置了不同的音高,编辑好的音色就可以用MIDI键盘控制并且发声。在《诺日朗》中作曲家使用了大量的LOOP(循环),这种循环在创作理念上和藏文化中的“圆”与“循环”得到了呼应。一个小而精炼的原始材料开始利用LOOP这种音乐技术手段进行展开,随着音乐的发展往往开始慢慢由“主体”转变为“背景”,作曲家为了避免单一材料使用LOOP后的单薄感,会添加多个材料进行交织和穿插,从而保证作品的丰满度。整部作品以各种电子化方式处理声音原型,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创作了各种声音并运用其中。

    计算机音乐存在依托于高速发展的现今的信息技术社会,势必会形成一种音乐创新的主流 ,而且不止计算机,各种科学的理论:如声学、物理学等也为音乐的创作加以支持。从另一方面看,作曲家们在作曲时也不是单单去设计和声、设计曲式、安排配器,而是在这些基础上再通过更高级的手段如:均衡、空间、滤波、包络、混响、延时等等立体的、呈现于舞台式的声音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