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助手 > 免费资料 > 文献代码 > >

体育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思考[文献代码]

资料分类文献代码 责任编辑:论文小助手更新时间:06-2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无论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契机。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内容,体育新闻报道在传播体育信息、展现体育文化魅力、塑造体育精神以及提升人们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观看体育新闻成为中老百姓生活节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新闻工作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以至于体育新闻被各大媒介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网络传播、电视直播、报刊杂志的内容在网络上传播变得更加的普及,使得体育新闻传播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性的内容。同时,国家大力建设的“三网合一”项目工程,将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加以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传播信息为社会大众服务。国家的“三网合一”工程,更加方便人们通过手机、电视、网络获取最新、最快的体育新闻动态。三网融合同时也促进了三媒合一,能够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融书籍阅读、视频欣赏和网络浏览为一体,使三种不同媒介在功能上进行汇聚与互动补充,产生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带给受众提供了视觉、听觉等多维体验。当代体育新闻发展的媒介融合趋势已十分明显,媒介不仅从技术上逐步推进融合,而且受众需求也加快推进了这种发展趋势。

 

体育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思考

①体育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哈贝马斯曾在他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媒介的最初功能局限于新闻交流与新闻监督。”按照此理论,体育媒介最初的功能就是体育新闻交流和体育新闻监督。而当前,在我国的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众多的体育媒介已经被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媒介在迎合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中,背离了最初的功能,在与市场的妥协融合中,不断的走向异化,即体育新闻报道的过度娱乐化。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采取娱乐化的手法来吸引和招徕受众,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现代媒体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当前有一些媒体在体育新闻娱乐化大潮中,已经大大超越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过度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使体育新闻滑入了泛娱乐化的泥潭。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过度娱乐化,显示出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充满着缺陷,如偏爱事件的冲突、刺激和煽情,片面追求人物和事件的显赫与轰动,甚至丧失新闻职业道德。典型的就是陆俊诉《羊城体育》报社侵害名誉权案,体育记者片面追求时效性,在争先恐后地报道新闻事件时,无暇顾及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背景分析,从而使体育新闻报道流于表面,甚至把道听途说当成事实来报道。  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产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无论怎样娱乐化,“体育”是核心词,即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本身是最根本的东西,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同于色情化,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媒体将这种体育娱乐化的内容过度地进行庸俗化报道,不仅对体育的健康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没有好处。 

②情绪化本位主义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情绪化本位主义是指:体育记者完全以自己所代表的地区或城市球队的立场上去报道和评论。在体育新闻报道或赛事的直播中随着情绪的波动,以个人的观点歪曲客观的事实,比如在电视台转播足球比赛采用地方台的体育解说员评论时,比赛所在城市以外的电视观众难以接受其做出的评论,常常完全站在自己的城市的球队一边,为其呼喊,不顾及还有另一支球队的存在。这种地方色彩较浓的做法,在现代体育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使新闻所坚持的客观、公正的原则遭到违背,造成一些偏激的地方情感的滋生,这严重阻碍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  诸如上述情绪化本位主义的体育新闻报道还有很多,实际上读者并不希望看到带有情绪化倾向性的体育报道,一项对体育类报纸成都读者调查中显示,虽然24.80%的读者赞成体育报道具有倾向性,而63.20读者则是愿意看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报道。

③新闻侵权和虚假新闻 体育新闻虚假新闻表现在歪曲事实,干预新闻事件发展事态,缺乏导向意识,泄露运动员隐私,甚至泄露国家机密等。我国体育新闻领域具有最宽松的报道环境和最放言的报道传统,所以新闻侵权和滥用新闻自由成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体育新闻俨然成为了虚假新闻的重灾区之一。虚假体育新闻在报道领域上也呈扩大之势,从足球到篮球,从球场到明星,从俱乐部到国家行政部门,可谓触目惊心。比如,体育新闻记者在报道我国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时,以维护新闻自由为借口,口无遮拦,泄露了很多我国优秀运动队的技术秘密,实际上这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引发新闻侵权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记者没有深入调查采访,报道失实;为了强调新闻的冲击力和可读性,内容故意夸张;使用侮辱性的降低他人社会评价的词语;记者为了赚取稿费,无视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约束等。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例屡见不鲜,体育新闻报道中侵权案也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乃至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如陆俊诉《羊城体育》名誉侵权案、深圳足球俱乐部诉《足球》名誉侵权案、李章洙诉《南方体育》名誉侵权案、范志毅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旗下《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案、中远俱乐部诉《球报》名誉侵权案等。在体育新闻业中,这样一些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使体育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体育传媒的发展。 

④缺乏“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人文关怀的理念一直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传承,体育新闻传播也不例外,然而我国的“举国体育”模式决定了体育运动的功利性更强,因为中国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思维传统。这种功利性思想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就演化为“金牌至上”的观念。与“金牌至上”观念强调胜利的结果不同,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是比赛的参与和奋斗的过程,正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顾拜旦,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所说的:“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体育新闻报道不是让人沦为金牌的奴隶,成为夺金的机器,而是要着眼于人性关怀,通过展现运动员在赛场内外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向新闻受众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育新闻报道摒弃了“参加比取胜更为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过分渲染金牌至上的传播理念,造成了“言必谈金牌”的报道动机。虽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未得到根本扭转。 现今社会,更多的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发展、未来。体育新闻同样不能例外,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不仅是宣扬体育运动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是进行跨文化传播、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我国的体育报道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彻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 ,通过设置人文议程来弥补“举国体育”的弊端和不足。人文关怀也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①。随着我国新闻宣传思想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转变,重视人文关怀、关照社会民生已经成为当今各级各类媒体实现报道创新、提高文化品味、塑造良好形象、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⑤过度民族情结和性别歧视 体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体育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民族自信心或地区实力的象征。大众传播媒介受到以往长期存在的政治化的体育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在对涉及中国在内的国际大赛的新闻报道中,体育报道有意无意将比赛与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大国地位这些厚重的话题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过度强调这种政治性,只能使体育新闻升格为政治话语,这就失去它的合理性了。从广州亚运会我国女篮与韩国女篮决赛比赛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部分体育新闻媒体将政治色彩带到体育新闻报道中,言语之中充满攻击性,这种行为不仅有违于体育道德,还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